心理誌 PsychoLife 第47期秋季號-2:家庭動起來,身體不再痛-談兒童青少年身心症

        家庭動起來,身體不再痛-談兒童青少年身心症

文:沈眉君 醫師(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身心科) 
   

/妳有沒有過類似經驗,家中的學齡期孩子,某次段考前剛好出現急性腸胃炎,當時症狀嚴重到不能去上學,該次段考也沒應考要補考。在那之後每到大考前,孩子就常肚子痛,帶去給兒科醫師檢查很多次,也找不出明確病因,也曾懷疑孩子是不是裝病,但當他肚子痛發作時,還是常痛到臉色泛白,甚至會一吃東西就吐。平常孩子也很少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時覺得孩子悶悶的,但他自己卻沒有明顯感覺
 
兒童青少年身心症(身體症狀與相關疾患)
    在不少兒童與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功能性的身體症狀(有時俗稱身心症)在某些生活壓力下就會出現。學齡期兒童約1/4有慢性或反覆的疼痛(頭痛,肚子痛,肌肉痠痛等)1/10有慢性疲癆(常常感到很累),有時在有壓力存在時皮膚疾患會復發(例如:濕疹、乾癬、蕁麻疹等)。通常這些症狀不會持續存在,也沒嚴重到影響生活,學習,人際等功能,因此多不會經常尋求醫療協助。但也有不少孩子,其身體的症狀,讓他們(或家人)很焦慮,擔心是不是嚴重的疾病,或花很多時間檢查想治療。這類個案可能會被認為有身心症而不是單純生理因素造成的不舒服。這類個案若被轉介到兒童心智科或身心科時,若排除其他可能診斷後,可能會被劃歸在身體症狀與相關疾患範圍中(DSM5somatic symptoms and related disorders)

    因科別間的診斷準則有分歧,臨床工作者也常感混淆,目前的盛行率等數據差異仍大。但有追蹤性研究發現,有些到了成人時仍有上述症狀,甚至會合併焦慮症或憂鬱症等。另外也有研究發現有這些症狀的兒童與青少年,常合併對自己情緒理解困難跟表達障礙(2017,Rita Cerutti)


父母如何協助有身體化症狀困擾的孩子:  
    雖不是每個孩子都因身體症狀造成生活影響,但這類現象在兒童青少年並不少見,有些常併情緒調節跟象徵化的用語言理解表達自己情緒困擾。由於大腦的發展能持續著整個兒童青少年期,身為父母,有以下幾點可幫助自己與孩子,去因應孩子身體化症狀的影響。而若嘗試後仍覺效果有限,亦可諮詢兒科醫師是否轉介心理專業評估

1、家長的自我覺察
1)自己有沒反覆出現的身體症狀都怎麼因應的
2)自己個性有沒哪些特質?例如,比較急?比較容易緊張?比較容易要求完美?比較隨性..
3)自己對生病的看法是什麼(例如,不舒服一定要看醫生處理好或是..?)
4)自己或家庭有沒有過創傷經驗或重大事件?這些經驗怎麼影響?
5)當孩子有壓力或心情不好時,妳/你都怎麼覺察到的?怎麼去協助孩子呢?
6)妳/你是否習慣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覺得她/他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也嘗試用她/他能理解的方式回應?

2、如何陪伴壓力中的孩子
    有些孩子重複出現功能性身體症狀,一部分因素來自於發展的環境中,不習慣分享生活的經驗或感受,若從日常生活中維持固定相處時光,維持讓孩子感覺自在安全的親子關係,就有可能促進孩子練習表達遇到的壓力與困擾。

(1)     維持固定親子相處時光或共同參與的活動
(2)    傾聽-在孩子願意談的情境聽孩子說,若孩子願意多說,再試圖澄清
(3)    開放-若孩子說得不多或不太願意講,可跟孩子說若你願意時,爸媽會盡量撥時間聽你談
(4)    保持關切的適當界線-很多爸媽都關心孩子,但表達的方式會讓關係變緊張,特別在青少年階段
(5)    觀察-孩子可能有哪些壓力源
(6)    同理-感受孩子可能的擔憂或困擾,用孩子習慣的方式表達關心與理解,有時非語言的陪伴就是同理
(7)    不評價-不以自己的價值觀來回應或指導(如,家長:阿就去考ㄧ下寫個60分也可以!)
(8)    不批評-以負面語句回應(如,家長:才考試就緊張成這樣,怎這麼沒用!)


3、在家中可帶孩子練習的放鬆運動
    在家中就可做的放鬆活動,是目前這類疾患治療研究中被視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他各種取向的治療模式則多須專業協助。以下整理幾種父母在家中可與學齡期以上的孩子一同進行的放鬆運動,這類活動,通常建議最好能每日找時間練習,嘗試2周後再觀察實作的效果。

腹式呼吸:
(1)     平躺下,可以膝蓋彎曲或伸直,一隻手放在腹部,另一隻手放在胸部
(2)     從鼻子吸入空氣,把吸的速度放慢,練習讓空氣慢慢從鼻腔,穿過脖子再到胸腹。可邊吸邊數數數到5,吸到最滿肚子有脹脹的感覺。此時觀察到放在腹部的手因肚子隆起張開。放在胸部的手則沒動。也可以放一本書在肚子觀察書上升下降。
(3)     從嘴巴慢慢吐氣,節奏一樣放慢,吐的時候可數數,最好能維持吐氣到數到8。也感覺剛剛吸滿氣時肚子脹的張力消失。空氣從肚子再到胸部再從嘴巴呼出。
(4)     重複這動作10次,觀察自己身體是否逐漸變得較放鬆。

腹式呼吸與身體覺察:
上述的練習比較熟悉,可以不用數數就達到腹式呼吸效果時,可以進一步把注意力放到身體上。
(5)     呼吸時,注意力放到自己的皮膚上,感覺皮膚包著身體,或感覺皮膚跟衣服接觸的觸感,有沒哪裡刺刺的或軟軟的
(6)     把注意力轉移到皮膚下的肌肉,感覺身體有沒哪個部位肌肉最緊,也可以從頭注意到脖子,肩膀,身體再到手腳。
(7)     想像包在肌肉中的骨骼。可稍微左右動動脖子,感覺脊椎與頭跟髖骨的連動。
(8)     把手放在躺下的兩側髖骨突出的位置,感覺碰觸時的感覺
(9)     可用手去摸摸胸骨,鎖骨並摸摸邊界,在往下摸摸不同位置的肋骨到最下一根肋骨。感覺肋骨圈狀的保護著心肺。
(10)  想像這些身體器官構成了自己與她人,與外界的邊界。也保護著自己,給自己帶來安全穩定的感覺。
(11)  最後再回到皮膚,想像皮膚幫我們調節身體的溫度,想像外人從被皮膚包覆著的臉去辨識我們,手上皮膚的指紋也是我們用來觸碰認識周邊的器官(你也可開發自己對皮膚的想像)

漸進式肌肉放鬆:
    此活動是針對不同身體部位進行繃緊與放鬆的動作,引導孩子感受不同部位繃緊與放鬆間的差別,每部位的繃緊至少要維持5-7秒,而放鬆則至少提供20-30秒的時間讓孩子感受。整個放鬆練習做完最好至少10分鐘,若太快完成則引導孩子把節奏放緩,可以在旁用口語引導,也可跟著一起做。下面的方法5歲以上的孩子皆可適用。

找個舒適的椅子坐下或躺下,先自然的呼吸,然後可進行幾次腹式呼吸,感覺自己身體有比較放鬆後再準備開始。
(1)     假裝手裡有兩個檸檬,要做檸檬水。緊緊握拳將檸檬汁榨出感覺手的緊張感,再慢慢的張開手,把檸檬放掉。再重複做一次,第二次感覺手放鬆時的感覺。
(2)     想像你是隻懶貓在伸懶腰,把雙手臂往前盡量伸直,伸到最直後維持5-7秒,感覺這種伸直的緊張感。然後再放下。重複一次,第二次感覺手放下時的放鬆感覺。對大一點的孩子也可引導把雙手屈起,手肘盡量靠近肩膀,感受二頭肌的張力5-7秒後再放下,感覺緊繃與放鬆的差異。
(3)     想像你是烏龜,把頭整個縮進自己的外殼,兩個肩膀聳起來,頭縮進去外殼了,維持這姿勢並感覺這種張力,再深呼吸放鬆肩膀。重複一次並感受放鬆時肩膀放鬆的感覺。
(4)     假裝鼻子上有隻蒼蠅,你要擠弄鼻子把它弄掉,它又飛到額頭了,要皺眉讓蒼蠅飛走,然後再把臉放鬆。假裝蒼蠅又跑到眼睛附近,你要大力的把眼睛閉起來避免蒼蠅飛進去,之後再張開感受差別。
(5)     假裝有隻狗要踩你肚子,把肚子縮到最扁,扁到快貼近椅子或地面,感受那種感覺5-7秒,再放鬆肚子。並感覺這種差別。重複一次。
(6)     想像腳趾踩在沙灘上,用力踩到最深,兩腳趾繃到最緊,感受這種狀態後,再把腳趾放鬆。重複一次。最後注意每個部位都做完後全身放鬆時的感覺。

面對身心症,能與壓力共處是才是最根本的方式。保持身心健康,陪伴孩子快樂成長與面對壓力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適度的運動皆是有效的預防策略。


參考資料:
-Anita Thapar, Daniel S. Pine,etc.(Ed.)(2015),Rutter's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6th ed.).John Wiley & Sons, Ltd
-Phyllis L. Sloate(Ed.)(2016),From symbol to soma:Psychomatic conditions and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Karnac Books Ltd
-Babara Neiman(2015).Mindfulness and yoga skill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PESI Publishing & Media
-Rita Cerutti1,etc(2017).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 somatic symptoms and their impact on emotional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in children,PlosOne,12(2)
-Tonya M. Palermo,etc(2015).Managing your children's chronic pai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簡介:

沈眉君醫師

●現職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身心科醫師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



本篇Blogger版面編輯| 饒家榮 臨床心理師

編輯 | 出版發行委員會
聯絡 | 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信箱 service@atcp.org.tw
FB粉絲專頁 |【心理誌PsychoLif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