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6的文章

心理誌第44期秋季號-2: 慶運心理治療所專訪

受訪   |  陳映程  臨床心理師          採訪   |  王韻齡  臨床心理師       近年來有很多的臨床心理師為服務社區的民眾,從醫院單位走向自己開業,今天訪問的是設立在汐止的慶運心理治療所,陳所長擅常運用生理及腦波回饋的儀器達到大腦自我調節,在治療過程中讓個案能立即看到數據,是一種很不同的體驗,以下訪問內容將介紹一個臨床心理師如何秉持著自我理想,創立夢想中的治療所,以及介紹該治療所主要的心理服務內容: 成立治療所的起源          成立自己的事業一直都是我的夢想,因為我相信心理學的方法對人大有幫助,心理學家也不斷強調自我實現對自我的重要性,從大學時代慢慢接觸了心理學,畢業後先到精神專科醫院待了三年,後來有幸來到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擔任心理師十年。          這些日子以來我發現重複讓個案用照後鏡提起他們傷心的往事,對於人生不斷往前的生活道路並非良好的導航,而心理疾病的症狀大多與大腦神經科學非常相關,因此我對於生理及腦波回饋能夠提供即時與明確的訊號,自我調節生理及大腦的狀況非常著迷,透過閱讀大量文獻、買原文書開始慢慢鑽研其中的奧妙,一直到現在為止也還在學習中。          前幾年我開始在醫院開設自己的自費門診,主要工作對象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個案,我發現隨著工作的進展我的工作時間變得愈來愈長,我心裡有個聲音告訴我,能跟家人一起相處與度過歡樂時光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決定自己出來開心理治療所,由於我的孩子都是「慶」字輩,慶祝自己有這樣好運氣,故取名為 慶運 。 心理師執業生涯中,遇過印象中最有趣或最困難的例子         我將腦波回饋的技術從當初專門治療 ADHD 的個案 (編註: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慢慢轉化到自閉症光譜疾患、憂鬱症、焦慮症與失眠等,我發現腦波回饋對於智能不足的個案也很有幫助,因為注意力是學習能力的最前端,如果前面能改善後面的認知功能也都會提昇。          我曾治療過一位因為基因缺陷所導致智能障礙的個案,運用腦波回饋技術兩年多,療程大約是一百六十次,他從原本坐不住、容易分心、聽不懂大人指令、暴怒、情緒起伏大的狀況,到現在可以持續做完練習,對於大人的指令可以遵從,有社交性微笑,描述自己的心理狀態,刻板化行為減少,案母親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