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1的文章

《心理誌》第58期–2:職業健康促進系列—員警心理輔導工作計畫

受訪者: 林姿吟 臨床 心理師 校稿者: 詹雅雯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圖:Photo by Harrison Haines 什麼契機開始投入基層員警的心理輔導工作?服務對象普遍常見的問題是什麼? 我不太喜歡總是做例行性的工作,因此二十多年前還在嘉基及高長時就特別喜歡跨科別,如:器官移植、乳癌術後照顧或與機關團體 ,如:政府組織、大專院校等不同領域合作。因此開始了與警界的合作, 早期的需求是針對如何抒解壓力,這部分的概念宣導普及後,就希望可以獲得到更多維 護心理健康具體策略 。 警務工作各有不同的分工及特性,但整體而言強調的是協調與合作。因此,溝通及人際能力不夠精熟者較容易出現適應問題。 但 因任務編組的差異,遇到的壓力事件會各有所別,如:霹靂小組或國道警察,他們所面對的經常是出生入死的工作型態,容易出現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另外警務同仁的家屬對於他們工作的風險總是掛心,雖然有些場域,如:鐵路警察的相對危險性可能較低,但自從發生鐵路殺警案後,警界再度注意到某些看似安全的地方可能也危機四伏,除了在巡邏警力的調配重新佈署,隨身的裝備再做加強之外,我則向上級建言需要讓基層員警在常訓時能多演練如何處理急性期的精神疾病患者,一些高階警官已開始在著手在訓練中強化這部分的知能。 另外重大案件對警眷造成的心理影響,警政署也會以專案方式委託我們處理。去年曾協助關懷鐵路殺警案的家屬,但這個事件在殉職同仁父親抑鬱而終之後才交辦轉介,可能和嘉義鐵路派出所是隸屬高雄鐵路警察局有關,因組織的科層容易影響命令的傳達速度,加上這又非常態事件,最後是由警政署直接委任我協助處理。晚了一步協助家屬走過傷痛非常遺憾。不過 整體而言,警界在推動促進及維護同仁心理健康表現,是持續在進步的 。   Photo by  Pixabay 一般民眾對於心理狀況的自我覺察有很大的分歧,員警們是否有同樣的情況?實務工作上如何增加他們對用自我狀況的覺察,或者有設計什麼樣的制度能有即時篩檢或是增加心理健康的認識? 警務同仁目前雖然女性的投入逐漸增加,但仍以男性居多,加上其 組織文化講求團體紀律並服從上級領導,自我意識及覺察在這樣的環境中是不受鼓勵的,一般而言女性同仁的自我覺察能力較高 。 警政署為了降低員警自我傷害或意外事故之發生,於民國八十年即開始推行內部之心理諮商輔導業務,並派訓主責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