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學的美好生活提案~臨床心理師蝴蝶飛訊40期秋季號



找找臨床心理師高雄義大醫院精神科、減重中心

                


沈淑貞 臨床心理師



專長領域

身心壓力評估與治療
生理回饋治療
飲食行為障礙評估與治療
員工心理衛生













臨床心理師可提供專業服務的領域相當廣泛,我在義大醫院服務的對象包含一般精神科個案、減重手術個案、以及院內員工,常見的工作安排如下:

am 9:00 減重手術個案心理治療
  這個個案接受減重手術已近一年,減重成效良好,但最近因為工作問題而心情差、易怒、睡不好、常吃宵夜,在發現自己的情緒狀況已影響家人且擔心復胖後,幾星期以前主動向我尋求協助。經過評估,建議個案同時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這天,我們討論的主題是學習控制情緒及想吃的衝動。
   
am 10:30 暴食症個案心理治療
算算時間,這個個案接受治療滿一年了,從每星期至少5次短時間內失控的吃進大量食物、每天催吐至少2次,到現在控制自己飲食行為的能力明顯增加了,本來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都沒再暴食及催吐,但最近遇到壓力,這一星期有一次在吃下較多的食物後因為感到胃脹而催吐。我們討論著暴食行為的前因後果,以及討論個案在這段時間有好幾次控制暴食衝動的成功經驗。

am 11:50 減重中心個管師轉介個案
個管師說有個接受減重手術後才二個月的個案因為沒有按照營養師的建議選擇適合目前階段的食物,出現胃部不適而住院。個管師進一步瞭解個案的狀況,發現個案似乎無法接受術後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不能吃固體或較刺激性的食物,然而這是個管師術前必定會告知的注意事項。通常「知道」是一回事,有些個案自己去經歷時才發現要「做到」有多難。接下來,我要安排時間去病房和他談談。精神科或身心科門診,由醫師轉介臨床心理師作心理治療。


pm 2:00 憂鬱症與焦慮症個案身心壓力評估
這個個案有常見的心悸、呼吸急促、暴飲暴食、便秘、胃酸過多、胃潰瘍、全身肌肉緊繃、耳鳴、煩躁、焦慮等身心壓力症狀,急性子、追求完美的個性也讓他難以放鬆、經常加班數小時、回家後仍不斷想工作的事。從生理回饋的評估也發現個案在壓力作業期間,心跳速率、呼吸速率、肌肉緊繃度等生理指標的數值都升高,而且在壓力作業結束後仍然無法降低至休息狀態下的數值,在引導他作放鬆訓練後,那些生理指標的數值都有明顯的下降。評估完成後,接下來與個案討論治療計畫。

pm 4:30員工關懷
醫院的工作人員也需要被關懷?是的,如同各行各業,許多醫療人員及行政人員也會出現身心壓力症狀。以電話聯繫的方式關懷了幾位員工,其中一位是病房的工作人員,因為要照顧的病人太多,經常處在緊繃的狀態,即使下班後也在反覆回想工作的內容,根本無法放鬆;另一位是醫事人員,同時做全職的工作及攻讀學位讓他感到疲累、睡不好,他已嘗試調適壓力,也學習做好時間管理,因此認為自己還可以應付這些壓力;還有一位工作人員獨自扶養二個孩子,經濟壓力大而讓他情緒低落,我評估了他的狀況,建議他接受精神科的治療,也安排社工師協助他尋求社會資源,過幾天再追蹤他的狀況。

由於減重中心是我工作範圍的一部分,這增加了許多讓醫療團隊及大眾認識飲食障礙、情緒障礙等問題的機會,也因此團隊的醫療人員若發現有情緒或飲食行為問題而影響身心狀況的人,會作適當的轉介或建議。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只要發現自己持續一段時間有焦慮、憂鬱、易怒、沒食慾、睡不好、壓力大、暴食行為等情況且影響生活功能、人際關係、工作或學習表現,就會主動求助精神科。在高雄地區,您可以在心理治療所找到臨床心理師,或至醫院的精神科或身心科門診,由醫師轉介臨床心理師作心理治療。

義大醫院減重中心門口


義大醫院減重中心櫥窗



出版 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
電話號碼 033369378
電子郵件 service@atcp.org.tw
網站 http://www.atcp.org.tw
官方粉絲專頁 fb 臨床心理師蝴蝶飛訊


關於心理學的美好生活提案~臨床心理師蝴蝶飛訊40期秋季號


社會新鮮人先修班



文/王榮春 心理學博士 採訪/王韻齡臨床心理師



Q1:在準備踏入職場前,我如何從學生的角色轉換為工作的角色?我可以先做哪些準備?


學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步調,學自己比較想學的事。但是踏入職場的工作者,往往要配合公司的步調,完成被要求的事。因此,當你成為一個職場工作者之後,要對你的公司與工作負責,要在一定的時間,善用一定的資源,和一群你無法決定是否喜歡與其共事的伙伴,做出一定的績效。


因此在踏入職場前,一定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先讓自己過正常作息的生活,練習要求自己去配合團隊(或)別人。嘗試從周遭或社會找到幾個既存的問題,並動腦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建議社會新鮮人可以在投入職場的前一週,配合上班族的作息,搭捷運、騎機車和他們一起上班、吃中餐、下班。當上班族進辦公室時,你可以找(未來即將上班地點,如果你已經找到工作)附近的咖啡館、便利商店坐坐,一方面可以整理自己的想法或看看書,二方面可以聽聽旁邊的上班族,都在聊些什麼。晚餐時間,可以找已經在職場上班的前輩餐敘(如果是未來要服務公司的同仁就更棒了),問問他們你心中好奇、擔心的問題,也請他們給你一些建議。


如果口袋還有些錢,也可以為自己添購一些進入職場後需要的服裝行頭或文具設備,週末或週日到大自然走走動動流流汗。讓自己有個活力滿滿的身心狀況,迎接未來的職場挑戰




Q2:在踏入職場後,我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踏入職場後,最重要的事情有二。一是不要給公司帶來麻煩;二是可以主動幫助同事(公司)解決問題。

不給公司帶來麻煩,表示踏入職場後,要儘速瞭解組織的運作方式與文化,熟悉執行任務的方法與工具,瞭解組織對外提供的服務與產品。主要的努力,就是要讓自己盡快發揮自己的專業,進而對組織產生實質的貢獻。

因此當組織有安排任何教育訓練時,應該期許自己儘速上手。遇到不會的問題時,應該勇於舉手,將問題搞清楚。如果公司有新人輔導員制度(或有認識學長姐或朋友),應該善用這些人際資源,詢問一些自己不方便向部門主管或同仁詢問的問題,或請他們協助讓你盡快適應這個環境。

此外,你也可以多參與社團、讀書會…相關活動,透過這些非正式組織的聚會與活動,加快自己瞭解公司、融入公司的速度。

最後,踏入職場或加入新組織,應該正面地將挫折、不順利…當做最好的學習機會。因此你遇到這些狀況時,別忘了讓自己隨時歸零,多看自己做得還不錯的地方,讓自己有更多的正面力量繼續前行。

Q3:如何才能讓我快一點融入職場,與同事搞好關係?

前一點提到踏入職場後,重要的第一件事,是不要給公司帶來麻煩。接著我們跟大家分享第二件重要的事,主動幫助同事解決問題。

融入職場與同事搞好關係最重要的關鍵,一則是主動成為幫助同事的好幫手;二則是不要給同事帶來麻煩。

因為工作時,別人(或自己)一定會有忙不過來的時候。如果一個新人可以察言觀色,在同事忙不過來時,可以主動伸出援手,相信這個助人行為,一定可以為自己加分很多。當然,在幫忙別人的時候,也需要量力而為,千萬不要因為助人,而沒有將自己的工作做好,甚至造成別人的麻煩。

另外,很多N世代往往會覺得順從自己的感覺、看起來要有酷酷的表情…才能做真正的自己。但因為目前組織中,多數的主管或資深前輩,都是熟世代的人。他們還是注重倫理、紀律、禮貌、團隊精神…這些傳統的「美德」。如果要搞好與這些前輩的關係,別忘記要多同理與在乎他們的感受,多給他們一點笑容,看到他們時別忘了給些問候。


Q4.哪些行為又是職場上的大忌?該怎麼避免?

不少新鮮人在面對同事的提醒或教導時,往往會為了要保持自尊,而做出所謂的「自我防衛」行為。但多數的「自我防衛」,都只能騙過自己,純粹為了讓自己好過。因為這些行為
看在同事眼中,會清楚地看到你在卸責、辯解或閃躲,這些行為不僅自己失去成長的可能性,更慘的是這些行為會讓別人產生輕視你或想要放棄你的念頭。常見的「自我防衛」行為有以下七類:

反抗:即當你被別人指出缺點或短處時,會出現生氣、反抗,甚至表明不願溝通的行為。

攻擊:當你感受威脅的氣氛時,會反射性地攻擊對方或他人,以求自保。

合理化:你會舉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掩飾自己的過錯,希望別人不要追究責任。

壓抑:刻意壓抑應該向對方說明的內容,或自己內心應該表達的情緒,讓對方覺得你很委屈。

否定:以拒絕接受的態度,完全否認他人的提醒或指導的內容。

轉移注意力:為了隱藏自己的無能,而特別強調能力較差的人,使對方覺得你表現得還不錯。

動搖:故意表現出對提醒者或教導者的需要,希望對方會看不過去而跳出來幫你解決難題。

其實,如果你仔細想想上述七種自我防衛的行為,會發現這些傻瓜行為很容易讓人洞察出來。如果你是善意想要提供提醒或回饋給伙伴的人,你也一定也很厭惡伙伴用這些行為回應你的提醒與指導。

古人曾云:「聞過則喜」!建議大家盡量放開心胸當個孺子可教的好伙伴。




Q5.如果在職場上與同事發生衝突,我該如何處理?有甚麼資源或方法可以幫助我?

多數職場工作者與同仁發生衝突時,會本能地覺得一定是對方的錯。如果你覺得對方是錯的,又這麼不客氣地對你大小聲,在「衝突螺旋」的情緒攪拌下,你很容掉入「輸人不輸陣」陷阱,而不願意輕易妥協。

因此,當衝突產生的時候,最好就是先閉上嘴巴,先讓「自己」的情緒降溫下來。當你這樣做時,衝突的對方應該多會效法你的反應。如果你真的按耐不住,可以直接跟對方表示你需要先離開去透透氣。相信這樣的反應,一定可以讓情緒破表的衝突場面迅速降溫。

情緒冷卻了,接下來再處理問題。要知道,一個巴掌拍不響!多數發生的衝突,對方要付一些責任,你自己應該也有一些責任要承擔。如果我們要對方負起責任,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先要扛下屬於自己的責任。你可以先跟對方說明你認為自己應該先要負擔的責任,以及後續你會做的努力。之後,再靜下心來聽聽對方會如何回應。當你願意先讓步時,多數的狀況可以獲得對方善意的回應。如果對方還是沒有正面的回應,可以邀請對方一起與向上一層的主管進行討論,讓主管用更高的視野,找到解決衝突的方法。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

現職
104人力銀行社會企業處協理、綠家教營運主管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出版 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
電話號碼 033369378
電子郵件 service@atcp.org.tw
網站 http://www.atcp.org.tw
官方粉絲專頁 fb 臨床心理師蝴蝶飛訊

關於心理學的美好生活提案~臨床心理師蝴蝶飛訊40期秋季號



淺談園藝療癒


文/張明偉 臨床心理師 採訪者/王淳慧心理師




Q : 何謂園藝療法?它的理念及原則為何?這些活動對於人們有哪方面的療癒效果?

A : 一般人對園藝專業的印象可能停留在種植蔬果與觀賞植物,以植物本身為主,而園藝治療的對象卻是人,會強調人與植物的互動,強調植物帶給人的改變。「園藝治療」顧名思義是受訓的專業人員運用植物素材針對具有臨床目標的人(如,有疾病、受傷後的復健需求,或欲增進生活品質、人際互動與培養休閒娛樂的人)來進行治療。「美國園藝治療學會」對「園藝治療」定義為「利用植物與園藝活動來達到身、心、精神上的健康。」園藝治療主要可以分成四大類:園藝治療(Horticultural Therapy)、治療性園藝(Therapeutic Horticulture)、職業性園藝(Vocational Horticulture)、社交性園藝(Social Horticulture)。園藝治療(Horticultural Therapy)的目標在於從疾病或傷害恢復。治療性園藝(Therapeutic Horticulture)的目標在於增進生活品質與幸福感。職業性園藝(Vocational Horticulture)的目標在於增進職業功能。社交性園藝(Social Horticulture)的目標在於增進社交互動與培養休閒娛樂。








我與我的草頭娃娃:藉由裝飾自己的草頭娃娃,找到自己與植物的連結,每個草頭娃娃都自己個人的特色。







園藝治療的治療原理,主要透過人與植物素材的互動,透過視、聽、嗅、味、觸五感的刺激,協助人們將內在的世界與外在的環境相連,從大自然生生不息之變化中得到啟發,在帶領的過程中,更值得運用心理治療的原理,包括行為、認知與動力的技巧,或團體治療的療效因子概念,使人們獲得支持、領悟、賦能、增進自我效能、改善自我意念、加強自信等對自我感的正向促進成效。甚至可以和生態心理學(ecopsychology)結合連結人與自然的關係、利用植物較短的生命週期和繁衍的歷程來做為存在心理治療的媒材

園藝治療目前運用的對象包含失智老人、身心障礙者(智能障礙、精神障礙、自閉症)、慢性病患者(糖尿病)、過動兒、受刑人。場域包含:學校、庇護機構、監獄、醫院、療養院、長期照護機構與安養機構。



藉由調配屬於自己的花草茶,來了解植物的功效(每包花草茶說明花的名稱與功效)。

現代人是非常忙碌的,幾乎無時無刻,都在緊張中度過的。不論是吃飯、睡覺、逛街、購物,甚至度假,都是緊緊張張的,行程滿檔。有人開始關注到這個狀況,覺得要放慢自己的生活步調,重回簡單的生活,假日農夫也因此因應而生。體驗自己種菜、施肥、澆水,大人、小孩在蔬菜種植過程中,多了時間相處與互動,藉由玩土、學習及認識蔬果,一起體驗種植的辛勞,享受收成的喜悅。也透過接觸大自然釋放壓力,放慢自己的步調,提昇自己身心靈的健康,造就所謂的綠色風潮。美國已發展園藝治療逾四十年,而過去十年歐洲亦整合農園與照護工作,嘗試發展綠自然照護(Green Care),臺灣在這些內外機緣的交會中,也開始發展園藝治療。過去十年歐洲亦整合農園與照護工作,嘗試發展綠自然照護(Green Care),臺灣在這些內外機緣的交會中,也開始發展園藝治療。


Q : 園藝療法包含哪些活動內容?通常會以何種形式進行?

A :園藝治療的活動包含種植、採收、烹飪、插花、壓花、染布、葉拓、縫紉等,也會配合節慶設計課程。配合時令,選擇適合的作物,如在前面課程種植珠蔥,後面採收珠蔥作蔥油餅,或是在春天種薑,冬天煮薑汁地瓜。也會配合節慶設計課程,如端午節作艾草香包,中秋節作柚子娃娃,冬至作五色湯圓。活動地點可視安排室內或戶外活動,若戶外空間有限,也可以盆栽栽種為主。通常以團體的方式進行,促進社交互動,增加共同的話題。

植物插花: 從給插花的命名中可看到每個人現在的狀態,與希望給自己的祝福,藉由每個人分享自己插花的主題,達到交流與溝通的目的。

Q : 您接觸園藝療法有多久的時間?當初接觸園藝療法的機緣為何?園藝療法如何與心理治療做結合?
A:本人從事臨床心理的工作將近八年,接觸園藝治療約六年的時間。當初因開設日間照護中心,本科陳俊霖醫師引進「園藝治療」的模式,並聘請國內推動園藝治療最有力的黃盛璘老師擔任兼任園藝治療師一職,每週固定帶領病患進行園藝治療課程,與本科同仁合組成「園藝治療發展小組」,在此機緣下開始接觸園藝治療。

「園藝治療」與「心理治療」,治療師考量向度其實是相似的,在活動帶領前均需考量場地的範圍(室內、戶外)、個案表現的程度(認知功能、肢體動作功能),治療的目標(治療性、復健性、健康促進)以及設計合適的教材內容,由簡易到漸漸增高難度,以符合對象的治療需求。通常會以團體的方式進行,重視團體過程與成品的分享,強調正向促進成效。因此,我們可以發揮心理治療專業上訓練的功力,在進行園藝治療時,同樣儘可能把個人治療或團體治療的療效因子融入到活動方案中,另一方面又因為植物和園藝活動做為媒介或緩衝,有機會讓個案轉化過程的阻抗也相對降低。


從植物種植到烹飪:從珠蔥與空心菜的種植,看著植物的成長,紀錄植物的成長歷程,並運用自己種植的植物來製做蔥油餅與炒麵。

Q : 如果一般人想體驗園藝療法活動,可以從哪裡獲得相關訊息?如果想當園藝療法相關講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A : 若想知道園藝治療活動的訊息,可加入臺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THAT的粉絲專頁,相關的活動訊息均會在此宣傳。若對園藝治療有興趣,可以參與每月一次的「園療俱樂部」HT. Club,這是個園藝治療師互相分享切磋的平台。可藉由參與活動,瞭解其他已經上線的園藝治療師是如何帶領與實作,藉此瞭解園藝治療。

https://www.facebook.com/THTA2013

臺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為鼓勵社會大眾參與園藝治療,即使非園藝或醫療相關科系,只要符合課程與實習的時數,均可申請成為園藝治療師。課程主要以園藝治療、園藝技術及醫療福祉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均需訓練30-50小時,另外還需要實習500小時。透過一系列課程的培訓,可以讓你從原本是園藝治療的門外漢,進步到可以使用植物的媒材來幫助他人。若你對以植物作為幫助他人的治療素材有興趣,即是適合成為園藝治療師的人選。從事園藝活動前只需要帶著一顆學習的心,其他空間、時間或硬體設備上則可視你個人狀況與步調,加以調整。











張明偉 臨床心理師

現職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臺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園藝治療技術師








出版 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
電話號碼 033369378
電子郵件 service@atcp.org.tw
網站 http://www.atcp.org.tw

官方粉絲專頁 fb 臨床心理師蝴蝶飛訊

關於心理學的美好生活提案~臨床心理師蝴蝶飛訊40期秋季號



學習正念,享受生活


文/劉銘雄 臨床心理師      邀稿/凃冠宇心理師 


        門診裡有位楊小姐(化名)她對自己的工作表現要求很高,期待沒有任何失誤,下班後經常苦惱著工作的事。楊小姐的工作定期要舉辧一些大型活動,需要與同事一起來完成,她常常擔心同事沒有完成進度(事實上部分同事也真的不太有責任感) 。 楊小姐臨睡前常想著尚未完成的公事,大腦過度警覺造成入睡困難,至今失眠已有七、八年。近期她還感到頭暈、心跳快、呼吸喘不過氣。 


        初次會談後,楊小姐信任臨床心理師的建議,回家後先從呼吸的改變練習起,透過每次會談時的練習和調整,楊小姐漸漸學會腹式呼吸的放鬆技巧。同時在會談中她也和心理師討論自己對工作表現的想法,例如「我不能接受任何一點失誤」、「每一個環節都要控制」,並注意到這些想法讓她感到焦慮,身體常感到肩頸酸痛、腸胃不舒服、喘不過氣,因為觀察到這些想法帶給她的情緒及身體反應,在和心理師討論後進而能「放下」這些想法。此外,楊小姐每天下班後選擇在音樂的陪伴下快走三十分鐘,專注在身體的感覺及四週景物的變,也用看電視或其他家事活動取代原本拿來擔憂工作的時間。經過五次心理治療,楊小姐的失眠、焦慮情緒即有明顯地改善。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不管在任何年齡層,各有苦惱的問題,一般民眾要如何適應壓力,不被壓力打敗呢?若說有一種調適方法可以自行學習,持之以恆地練習,就能帶來不錯效果的,我的推薦是「正念減壓療法」。


        在上述的心理治療歷程中,心理師採取的即是正念減壓療法的方式。正念減壓療法是美國麻州大學附設醫院的喬∙卡巴金博士在三十多年前開創的團體課程,用以處理當時美國民眾的壓力、疼痛、慢性病等問題。「 正念 」是指保持專注於當下的能力,大部分的人常煩惱過去、擔憂未來,很少活在當下。例如,楊小姐可能從活動前一個月,就對活動的成敗牽腸掛肚,干擾當下的生活。「正念」強調接納的態度,接納人事物原本的樣貌,理解某些同事可能會忘記交辦的事,不需要對此感到生氣或失望,也不需要把所有活動相關的工作都攬在身上。



        家庭生活、工作壓力或社會新聞事件等等,有時會讓人產生害怕、憤怒、哀傷等負向情緒,這時別急著「逃離」不舒服的感受,或是陷入強烈的情緒之中而衝動行事。不妨先稍微注意這感受為何。負向情緒並非只有壞處,透過正念的學習可以讓人知道如何面對負向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有功能,需要傾聽內在的聲音,針對不同的狀況做出適當的回應。憤怒來自個體受到侵犯,透過腎上腺素及交感神經的活躍讓人全身充滿能量以便捍衛自身;害怕來自於當下或未來可能面臨的威脅、危險,讓人做出逃離的反應;哀傷的感覺來自於我們失去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提醒我們應把握當下所擁有的;自責的感覺讓人檢討行為,避免再次犯錯。



        當然,有時被誘發的情緒只是「假警報」,這時就要手動微調,把警報器給關掉。例如,有些媒體會大力報導某些災難或社會案件,造成人心惶惶。過度關注這類的新聞,將讓人不知不覺誤以為人生隨時充滿危險。危險確實存在,但機率不該被高估。人們應該要注意到人生的無常,讓人珍惜目前的關係,重新排序人生的價值。



學習正念的技巧可以這麼做:

• 身體掃描:體驗讓注意力在身體各個部位遊走,從專注在腳底、小腿、膝蓋、臀部、下腹、胸前、下背、上背、雙手、肩膀、頸部、頭部等等,刻意讓大腦思緒、情緒感受中斷,只是專注地體驗當下身體的任何感覺。

• 練習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中斷、減緩壓力下的「交感神經」活動,讓負責休息的「 副交感神經 」得以活躍。平時多做腹式呼吸,可以放鬆身體、穩定心情,練好基本功後遇到壓力情境時才能派得上用場 。 請一隻手放在胸口,另一隻手放在肚子的位置。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吸氣時肚子鼓起來,吐氣時肚子凹下去 。 放在肚子的手會起伏,胸前的手不太移動。吸氣時心裡默數「1、2、3、4、5」,吐氣「1、2、3、4、5」。(呼吸頻率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大約介於每分鐘六到十次呼吸)

• 體驗靜坐:找個安靜的地方躺下或坐著,試著讓自己的身體盡可能放鬆。然後,把注意力放到腹部的呼吸,隨著呼吸注意肚子的起伏,注意呼吸過程中鼻子或口腔的感覺。透過讓自己先從短的三到五分鐘的靜坐,去觀察內心變化,亦即想法、情緒、身體感覺如何一再地出現,把自己從呼吸中帶走。之後再逐步拉長靜坐時間到半小時。

• 觀察念頭:我們的念頭就像是電影播放過程中的旁白,或像是白日夢般的心像,有些念頭可能讓我們感到焦慮、心情沮喪,若能試著不理會負向念頭,觀察它來來去去,瞭解到不一定要隨著不斷變動的想法起舞。

• 觀察情緒:有時注意力很快會被情緒給帶走,這時只要溫和的注意那是什麼情緒(以及伴隨而來的想法),然後,再試著把注意力再帶回當下的呼吸。如此反覆進行,靜靜的觀看想法、情緒或身體感覺的變化。

• 慈心禪:慈心禪的練習可以改善人際關係,減少生氣、憤恨的感受。首先,閉上眼睛想像一個對我們關愛的對象浮現在心中,感受他傳來的正向能量。這對象可以是人、寵物、或信仰的神。接著我們將這份正向能量依序傳遞給下列對象(每個部分需要停留一會兒):我們喜愛的對象、生活中不太熟悉的人、一位對我們而言有點不好相處的人、最後傳給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類或所有生物。

• 日常生活練習:試著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分心做兩件事;練習不批評自己或他人;練習放棄固執的原則,專注於解決問題本身,採取有效的行動。

     
        若在學習過程中有任何疑問,應諮詢或尋求臨床心理師或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協助,讓我們一起學習正念,享受生活!





現職
高雄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中華健康管理協會講師
慈濟人醫會臨床心理師
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
靜和醫院燕巢分院臨床心理師組長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兼任輔導老師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兼任輔導老師
崑山科技大學輔導中心兼任輔導老師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

專業興趣
正念減壓療法
癌症的心理調適
自律神經失調


出版 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
電話號碼 033369378
電子郵件 service@atcp.org.tw
網站 http://www.atcp.org.tw
官方粉絲專頁 fb 臨床心理師蝴蝶飛訊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