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誌 PsychoLife 第47期秋季號-4:做一個「像在巷口賣牛肉麵」的臨床心理師

做一個「像在巷口賣牛肉麵」的臨床心理師
















受訪者: 陳致豪臨床心理師
採訪/撰文:洪怡婷臨床心理師                                                                                                                           
    
   身為在社區服務的臨床心理師,陳致豪謙遜低調,只想專注地聽見個案在治療室中的話語,甚少提供治療室以外的服務。只因為他認為,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他更增加了對自我的認識,發現其實很多事情不見得是自己做得來的。即便看著其他同業在公眾面前發光發熱,他卻反收斂起來,投入在自己搭建的小舞台上,展現自己也更靠近自己。

從事某些行業的要求是離自己有些距離的,但從事心理治療的工作,卻是離自己越來越近。」富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陳致豪心理師侃侃而談,分享著他對於臨床心理師這個行業的想法。過去曾任精神專科醫院心理科主任,但為了更靠近民眾、提供更多元的服務,而轉身離開熟悉的醫療機構領域,踏入社區。不那麼計較收費,只想要發揮更多服務的可能性,提供專業給所需要的人們。

     一開始也是在懵懂的情況下,進入心理系就讀,雖然陳心理師說,自己如果沒念心理系,應該會是念相關或機械類的科系吧!在大學放榜被長輩告知是考上了台大心理系時,陳心理師還想著:「我有填那個志願嗎?」或許是命運當中有所安排,學習了臨床心理學之後,反倒是讓自己跟自己越來越靠近。運用心理學基礎的心理治療服務,讓陳心理師感受到,他更能感覺到自己,也更能夠尊重「人」的價值,而這也是做有療效的心理治療之必要條件。

    在心理師界當中,陳心理師屬於中生代,但卻有著深沉的服務哲學。「看重一個人的本質,而不是他的『問題』。」陳心理師溫暖而誠懇地陳述著理念,他認為,對他來說許多來求助的民眾,即便在大型的精神專科醫院,或在社區當中的診所或基金會,驅使他們前來接受協助的原因是大同小異。很多時候民眾只是暫時性的在生命當中遭遇困難,暫時性在人生路途中卡住、迷路,心理師的服務僅是陪伴、協助打開通道,讓他們能夠過得更順心滿意。心理師不是一個指導者或老師,不是每個前來的求助者都喜歡被指導、被教導生命要怎麼過下去;因此在當下專注地接住個案的感受,顯得格外重要。所以,為了要讓自己打開傾聽的耳朵,陳心理師選擇做一個「在巷子口低調地賣著牛肉麵的心理師;不需要販售上國宴高貴的牛肉麵,不需要額外的光環,不需要刻意地在各大場合表現。他只想多賣幾份服務給需要的人,把時間和精力留給每位踏入治療室的民眾,謙和地用他精心製作的餐點,真真實實、原汁原味餵飽前來的人們就好。

   「治療的態度才是重點,治療的技術仍然只是技術。例如:為什麼從日本來的拉麵,到台灣總是味道差了一些,使用同樣的麵條、配菜,但味道就是撐不起來?因重點在於湯頭!」對於「人」、「生命」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價值觀?是陳致豪心理師這一路走來時時刻刻自我省思的議題。面對民眾所遭遇的挫折,陳心理師抱持的想法是「人沒有挫折,就難以成長。挫折會使人成長!」在服務的經驗當中,他看到許多民眾是在痛到一個夠痛的程度才來求助;因此看著許多人在過程當中痛苦與掙扎,但卻也看到這樣的痛楚,讓一個人更多的改變,創造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我們每天都會花時間刷牙,大概很少人是不注重口腔潔牙的。我們會每天做『牙齒的保養』;但,我們每天會花時間照顧我們自己內心的需要嗎?我們會每天花時間做『心理的保養』嗎?」


在許多時候,我們常常忽略了看不見的心理需要,因此他誠心地建議民眾,如果可以的話,每天花個五分鐘,和自己說說話、問候自己,所花費的時間不會很多,甚至就利用刷牙的時間即可。自我對話及關心自己,是陳心理師每天在繁忙工作後一定要做的事情,因臨床心理師也是「人」啊!陳心理師同時提醒民眾「我們都有需要別人的時候,請容許自己接受別人的協助!」若社會大眾能夠有更多這樣「心理保養」的觀念,願意尋求具備心理科學基礎的專業協助,那麼「人」可以變得更加自在而自信,生命會走向更寬闊且豐富的道路!


陳致豪臨床心理師

現職
• 加惠心理諮商文教基金會 臨床心理師 
•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臨床心理師
• 心禾診所 臨床心理師
• 國際澄心聚焦學會認證澄心導師(TIFI, The International Focusing Institute Certified Trainer)
經歷

•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原國軍北投醫院)臨床心理師 • 國軍北投醫院 心理科主任  

• 淡江大學 兼任輔導老師  

• 臺北巿政府自殺防治中心 自殺防治守門人種子講師  

• 淡江大學中等學校教師第二專長輔導學分班兼任講師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








本篇Blogger版面編輯| 辜煒焉 臨床心理師


編輯 | 出版發行委員會
聯絡 | 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信箱 service@atcp.org.tw
FB粉絲專頁 |【心理誌PsychoLife

心理誌 PsychoLife 第47期秋季號-3:臨床心理×棒球運動-和球員一起Faster, Higher, Stronger!




專訪/許皓瑋 臨床心理師                         
採訪/李咏庭 臨床心理師


「打擊出去!」每當身為「國球」的棒球在重要的國際賽事上出場時,全民熱切的關注,總能為棒球場上注入一股活力。而備受期待的球員們,也在炙熱的關切眼神中,上場競技。其壓力之大,可以想見。在球員的背後,有一群人,他們關注的不只是球賽是否勝利,他們也在乎並幫助身處其中的球員,去面對可能因著與球團合作所衍伸的合約與法律問題,或是協助球員面對因著心理壓力影響而無法正常發揮實力的困難。臨床心理師許皓瑋便是在球員身後,扮演著這樣的一個角色。

身為一位臨床心理師,是怎麼樣跨界到棒球運動進行心理服務呢?

「我從小就跟棒球有滿多的連結,也很喜歡這項運動,每次在國際比賽聽到什麼球員心理素質不好、抗壓性不夠等的評論時,都會很希望自己可以為棒球多做一些事情。讀研究所時在國際研討會上遇到一個同樣有臨床背景,然後在運動產業服務的人,就覺得很酷,很想要跟他做一樣的事。但台灣當時的棒球環境不太好,自己只敢想像但不敢去做。」許心理師說。

只敢想像但不敢去做的事,卻也被悄悄地播下種子,持續發芽。許心理師在進入醫院工作後,感到自己希望能有更不一樣的嘗試,也希望能更順著自己的心意,而決定離開醫院,去完成台灣運動心理協會對運動心理諮詢老師的課程與培訓,並到輔仁大學甲組棒球隊實習,實習結束後也繼續留在棒球隊裡累積經驗。之後,透過教練的引薦,許心理師進入統一球團擔任心理訓練員的工作。因在統一球團與許多球員建立了信任關係,許心理師離開統一後仍有球員持續與他接觸,球員的經紀人便與許心理師談合作,也開啟他跨入運動經紀產業做進一步服務的契機。「我覺得從經紀公司這個角度切入幫助球員會更有力,因為過去在球團他們是資方的角度,會希望知道哪一個球員有狀況,這會與我們的保密原則牴觸,會有界限拿捏的問題。但經紀公司的角度比較是只要對球員有幫助的事情都很支持去做,球員也會比較安心,因為他知道你是來幫他的。」許心理師解釋到。



在許心理師的工作內容裡,有很大一部份是透過心理學方法來去輔佐球員。舉例來說,在職棒場上球員最常遇到的就是壓力很大,會影響表現,但有時候球員不一定知道自己怎麼了。或是在重要比賽中的失誤會在網路上有很多批評謾罵,那很多心思細膩的球員就會受到影響。「我們的工作就是在跟球員建立連結,對我們有更多信任,讓他能在面對壓力時知道找誰求助,可以及時化解壓力,讓表現恢復穩定。」許心理師說。

說起來簡單,但實行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

因為這一群運動員,從小被要求當男子漢,最信任的人也常常是教練,很多情緒或情感層面的東西不一定會有很好的方法抒發或化解。許心理師提到,在球員生涯中,難免會遇到受傷、表現不佳、表現不上不下、沒有表現舞台、或是遇到太多外界批評導致表現難以回升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在球員面對這些波動時,提供給他一些呼吸的空間,那這個關係才有辦法建立,也才能讓他下次再遇到困難時,知道可以去哪裡找資源,這樣他們也才能有穩定的表現,而穩定的表現也可以為他們帶來更高的收入」。



此外,許心理師也提醒到,在對運動員提供心理服務時,其實也更需要對該項運動的特性有更多的理解。例如團體競技跟個人競技球員所面臨的特性就不太一樣,運動內容也有差異,遇到的困難也不盡相同,因此更需要對球員有所尊重,而不是強加建議給對方。許心理師提到:「對方是專業球員,我們只是一般人,難道他們會需要我們去教他怎麼打球嗎?這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我們能做的事情是讓球員了解有人可以真正理解他在球場上面對的困難,如此一來才有辦法去做討論跟調整」。另一方面,認識在這個領域裡同樣打拼的其他專業(例如防護員、物理治療師等)也相當重要,不斷的擴充知識,也才能適時地對球員提供深入的協助。

離開醫院,走入棒球場工作,是許心理師原本只敢想像的工作模式。「投入以後,發現自己每天面對棒球場時心情是很興奮的,跟在醫院是不太一樣的體驗。運動員不斷在追求的是faster, higher, stronger,他們的某種特質會讓我覺得在一起工作時很受到感染,是大家一起向前的感覺。當我跟運動員有良好的關係時,他會主動跟你fist bump(拳頭對碰),這是一種信任的聯結,那一刻會覺得很滿足很充實。」而這也是跨足運動經紀領域三年多的許心理師,願意持續耕耘下去的動力。


台灣現今的運動環境仍在面臨許多挑戰,但也有越來越多人帶著新的觀念與熱情投入這個戰場,也讓臨床心理有了更多元服務的機會。或許,就如同許心理師與許多棒球員們的故事一樣,當工作能激起我們的熱血時,那便是我們應該要去揮灑的地方。


受訪者介紹
●許皓瑋 臨床心理師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碩士,現服務於帕菲克運動娛樂經紀公司。
●熱愛棒球運動,經常在棒球場與球員間穿梭,協助球員進行心理訓練,面對職業賽場壓力。


==========
採訪者簡介:
●李咏庭 臨床心理師
●現服務於台北馬偕醫院。喜歡文字也喜歡旅行,每天帶著冷靜的腦與熱切的心,凝視著人們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


本篇Blogger版面編輯| 饒家榮 臨床心理師

編輯 | 出版發行委員會
聯絡 | 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信箱 service@atcp.org.tw
FB粉絲專頁 |【心理誌PsychoLife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