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7的文章

心理誌 PsychoLife 第47期秋季號-2:家庭動起來,身體不再痛-談兒童青少年身心症

        家庭動起來,身體不再痛-談兒童青少年身心症 文: 沈眉君 醫師(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身心科)      你 / 妳有沒有過類似經驗,家中的學齡期孩子,某次段考前剛好出現急性腸胃炎,當時症狀嚴重到不能去上學,該次段考也沒應考要補考。在那之後每到大考前,孩子就常肚子痛,帶去給兒科醫師檢查很多次,也找不出明確病因,也曾懷疑孩子是不是裝病,但當他肚子痛發作時,還是常痛到臉色泛白,甚至會一吃東西就吐。平常孩子也很少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時覺得孩子悶悶的,但他自己卻沒有明顯感覺 …   兒童青少年身心症 ( 身體症狀與相關疾患 ) :     在不少兒童與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功能性的身體症狀(有時俗稱身心症)在某些生活壓力下就會出現。學齡期兒童約 1/4 有慢性或反覆的疼痛 ( 頭痛,肚子痛,肌肉痠痛等 ) , 1/10 有慢性疲癆(常常感到很累),有時在有壓力存在時皮膚疾患會復發(例如:濕疹、乾癬、蕁麻疹等)。通常這些症狀不會持續存在,也沒嚴重到影響生活,學習,人際等功能,因此多不會經常尋求醫療協助。但也有不少孩子,其身體的症狀,讓他們(或家人)很焦慮,擔心是不是嚴重的疾病,或花很多時間檢查想治療。這類個案可能會被認為有身心症而不是單純生理因素造成的不舒服。這類個案若被轉介到兒童心智科或身心科時,若排除其他可能診斷後,可能會被劃歸在身體症狀與相關疾患範圍中 (DSM5 , somatic symptoms and related disorders) 。     因科別間的診斷準則有分歧,臨床工作者也常感混淆,目前的盛行率等數據差異仍大。但有追蹤性研究發現,有些到了成人時仍有上述症狀,甚至會合併焦慮症或憂鬱症等。另外也有研究發現有這些症狀的兒童與青少年,常合併對自己情緒理解困難跟表達障礙 (2017,Rita Cerutti) 。 父母如何協助有身體化症狀困擾的孩子:        雖不是每個孩子都因身體症狀造成生活影響,但這類現象在兒童青少年並不少見,有些常併情緒調節跟象徵化的用語言理解表達自己情緒困擾。由於大腦的發展能持續著整個兒童青少年期,身為父母,有以下幾點可幫助自己與孩子,去因應孩子身體化症狀的影響。而若嘗試後仍覺效果有限 ,亦可諮詢兒科醫師是否轉介心理專業評估 。 1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