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士鳴臨床心理師/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系助理教授
蔡宗延臨床心理師/成大醫院斗六分院
春暖花開時光,雲林縣的臨床心理師們與在地的社福單位,一同發想在地化的社區服務模式,由黎士鳴臨床心理師邀請蔡宗延臨床心理師一起建構春季賞花之親子遊活動,以3月為基礎,選擇阿里山或杉林溪等森林遊樂區,自籌經費帶領雲林縣的單親與脆弱家庭,一同走出戶外,享受自然。在其中,每年針對個案之需求,透過文獻之彙整發展適性化的介入策略。以下介紹近五年的推動方式。
- 2021年:以阿里山為場域,辦理「幸福賞櫻趣」,透過賞櫻活動的歷程,來感受休閒活動,並在回程中以小團體的方式進行分享與強化正向特質(黎士鳴、林義傑、蔡宗延,2021)。
- 2022年:與東華大學諮臨系學生合作,以杉林溪為場域,參照正念BREATH方案來設計分站遊戲,由心理師帶領著社區家庭進行闖關(黎士鳴等人,2022 )。
- 2023年:以綠色療癒為基礎,心理師將體驗活動設計成學習單,以阿里山的登山步道為基礎,透過踏青的過程體驗GREEN之內涵(黎士鳴等人,2023 )。
- 2024年:針對網癮及特殊家庭,以阿里山森林步道為基礎,進行森林浴活動,同時進行反思自我、人際與大自然之3C模式(黎士鳴、黃譯鋒、林義傑,2023)。
- 2025年:加入阿里山新建構的山水療癒步道,根據參與者的需求選擇其適合的步道,在其中由心理師帶領著成員體驗心理療癒(HEAL-ing)──看到希望(Hope)、彼此增能(Empower)、調適身心(Adaption)與發現意義(Life Meaning)──的過程(黎士鳴、陳進鴻、徐秀菊,2023)。
今年的「阿里山櫻花趣」活動採用森林療癒HEAL-ing 模式,由心理師陪同成員(包含單親家庭、曝險少年、社區居民等),透過HEAL-ing模式,來體驗森林療癒,活動內容包含啟動五感知覺、漫步森林步道以及分享自身體驗(表1)。
![]() |
表1 賞櫻趣流程 |
採用幸福階梯評分,結果發現出發前為5.78 (SD=1.87),活動結束後為8.73(SD=1.73),有顯著差異(T=-5.658, P<0.001)。從回饋中發現,成員體會到「大自然是療育場所」並且感受到「疲憊的心都被綠色療癒了」;在漫步森林步道的過程,「感謝夥伴們每年參加活動,在過程中爬山是辛苦的,但是大家都努力走完且互相支持鼓勵,重點是每年都願意再參加活動,讓人感動!」。
![]() |
視覺-找五種花 |
![]() |
阿里山賞櫻趣 |
親近自然有益身心健康,臨床心理師們以自身實踐為典範,發揮愛心捐款租車,邀請脆弱家庭或單親家庭等成員,一起感受自然療癒,並且每年透過讀書會閱讀相關文獻來建構方案,以提升整體效能。在長期的耕耘下,「賞櫻趣」成為在地社區的定期活動,也是實踐專業與社區服務的時光。
參考文獻
黎士鳴、林義傑、蔡宗延(2021)。網癮處遇新模式:單親爸爸俱樂部之六藝親子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11),140-145。
黎士鳴、李昀珈、賴儀錚、沈亞萱、王盈茹、王鈞琪、林義傑(2022)。親子森呼吸:BREATH方案之社區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9),193-199。
黎士鳴、黃譯鋒、陳進鴻、蘇庭萱、楊雅惠(2023)。健康促進:GREEN模式之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2),126-133。
黎士鳴、陳進鴻、徐秀菊(2023)。藝術療癒HEAL-ing模式初探。臺灣教育評
論月刊,12(9),166-175。
黎士鳴、黃譯鋒、林義傑(2023)。親近自然-3C模式之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10),157-16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