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誌 PsychoLife 第48期春季號-2:在受傷的路上,帶來微光的陪伴者—詹淑芬臨床心理師


專訪:詹淑芬臨床心理師
採訪/撰文:洪怡婷臨床心理師

民國九十五年的一場個案研討會,終場時原本要以一首歌作為結尾,但講者卻遍尋不著準備好的CD片,急中生智下,講者說:「對啊,有時候我們的孩子就像我準備好的CD一樣,我準備好了,但他可能不會照著我的路走,他就是可能會不見,但我可能需要的還是什麼?就還是要把CD找出來,這就是here and now的概念...所以它也反應:「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心?」當年,台灣的學校心理資源缺乏,一場個案研討會議中,讓同樣從事助人工作的聽者們理解且感同身受,即使沒有這些資源,即使做得辛苦,仍彼此勉勵要努力地為孩子找到各種可能的幫助。

從事心理工作近二十年的詹淑芬臨床心理師,怎麽踏上為孩子發聲的這條路上呢?詹心理師自述自己幸運地有非常扎實的專業訓練背景,包含在精神科、復健科、慢性精神病房等醫療單位工作,在九二一地震後亦投入災後心理服務等,逐漸地走入了心理創傷復原的這個領域,詹心理師回憶起這些工作經驗,她表示其實很多時候是在協助處理「失落」的議題,像是中風病人面臨失去原有身體能力的失落感、早期療育的家長面對孩子罹病的失落感、受災的民眾面對災難帶來生活劇變的失落感。

過往的專業訓練使詹心理師更有勇氣與能力踏入一個更艱難的領域協助性侵害受害者。「性侵害受害者無所不在。」各種家庭環境背景都可能發生,包含父母親的經濟地位、教養方式,也與孩子的年紀、智力能力等沒有絕對的關連性。詹心理師慎重地表示,相對地,這也反映出加害者也同樣無所不在,不一定是我們認知中所謂的『壞人』,也許就是家人、老師、伴侶或是受害者曾經相信的大人。這也是在協助受害者當中,許多心理歷程中常見到的心理困難,對家內亂倫的受害幼童來說,他需要面對受創事件發生後,如何思考到底對方是愛我的?還是害我的?這樣的矛盾感,使得幼童內心世界出現混亂,同時也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人際及親密關係等

身為一位專業的臨床心理師,詹心理師很清楚這些協助的歷程該怎麼進行。陪伴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有脈絡地理解個案的心理狀態。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治療療程,與個案建立起良好的治療關係,使得個案能夠有足夠的安全感。在過程中理解孩子的感受,體會他的心理困境,再協助孩子用適切的方式做表達。詹心理師認為,許多負面的情緒感受是被允許的,包含悲傷、生氣、怨恨等,孩子們也許用沈默、摔玩具、破壞、哭泣的方式表達。但許多孩子身邊的大人會認為,只要不和孩子聊這些事情就好,只要不再提起這些事情,日子就可以繼續過下去。然而,孩子不說,並不代表真的沒事。回憶事件可能帶來巨大的痛苦,但是透過心理治療一次又一次的協助下,逐漸找回生活的力量,使孩子能夠清楚地知道「這個人是愛我的,但我可以說不要。」。

對孩子來說,是否原諒對方不只是單純形式上的議題而已。詹心理師問:「原諒加害者,這些痛苦就能夠結束了嗎?」然而,有時候孩子或許在不得不的情況下,接受對方的歉意。假設加害者是孩子的父親時,孩子可能的思考是「那這樣爸爸是不是就不會被關了?」對被迫離家另作安置的孩子來說「如果我原諒他,我是不是就可以回家了?」這些受傷的孩子,是極需要有人能夠給穩定而適切的陪伴,臨床心理師的工作,就是協助孩子找到孩子他們自己內心真正的答案。


但有時候工作的困難是在於與「系統」合作,畢竟孩子身邊圍繞的大人太多了。影響孩子是否在事件之後接受適當的處理,身邊的大人是關鍵。通常在進行孩子的心理治療會採取遊戲的方式,但有的時候不理解的大人,可能會認為這只是在「玩」,甚至有時候會以是否參加治療作為管教孩子的條件,家長可能會說「你不乖,那就不能去找詹心理師。」或者有時候家長安排活動,讓孩子做選擇「你要跟家裡去遊樂園,還是要去找詹心理師?」不僅只是家長,有時候學校老師在不清楚情況之下,有可能也影響了孩子在心理治療中該有的要素。這部分也是臨床心理師工作的一環,協助孩子身邊的大人,讓這些大人成為孩子的重要助力。

即便這個領域的工作充滿挑戰性,但也在這個領域當中看到許多一起努力的助人工作者,這是需要許多人共同打拼的。詹心理師說:
“我不孤單。
每個人在他的專業領域都在讓世界更好...
我們都在做,
只是我們不一定看得到...
可是大家都在用他的專業做這件事。”-

而那場研討會中,原本要播放的歌曲其歌詞是這麼寫的:

天皇皇,地皇皇  無邊無際太平洋
左思想,右思量  出路(希望)在何方
天茫茫,地茫茫  無親無戚靠台郎
月光光,心慌慌  故鄉在遠方

朋友班,識字班  走出角落不孤單
識字班,姊妹班  讀書(識字)相聯伴
姊妹班,合作班  互信互愛相救難
合作班,連四方  日久他鄉是故鄉


—交工樂隊《日久他鄉是故鄉》



-詹淑芬臨床心理師簡歷-

現任
助人心理治療所 所長
衛福部北區兒童之家臨床心理師
桃園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心理顧問
桃園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特殊教育專業團隊臨床心理師
桃園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委員

學歷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

經歷
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 兼任講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心理創傷復原服務臨床心理師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兒童早期療育團隊臨床心理師






本篇Blogger版面編輯| 饒家榮 臨床心理師

編輯 | 出版發行委員會
聯絡 | 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信箱 service@atcp.org.tw

FB粉絲專頁 |【心理誌PsychoLif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