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5的文章
關於心理學的美好生活提案~臨床心理師蝴蝶飛訊40期秋季號 在一連串的喧囂與不忍之中 請照顧你/妳自己 文/鄭焯茹 臨床心理師  邀稿/蔡容君 心理師         近來,在我們共同生活的日常環境當中,出現了一些令人感到錯愕、不解,甚或不知所措的「災難性」訊息,例如:捷運傷人事件、空難事件、氣爆事件、塵爆事件等。         在透過各種管道獲悉「事件發生」的當下,我們可能會驚訝於究竟發生什麼事?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是否有人受到波及?受波及的人傷勢如何?而進一步地試圖想要知道更多相關的訊息。看著、聽著不斷更新或重覆播放的新聞與談論,我們的心思似乎也隨之有了起伏,可能經驗到如臨場者般的驚慌失措、恐懼、害怕與無助,也可能感受到對傷者的心疼與不捨,想到傷者所遭受的對待,甚至會落下心疼的眼淚或氣憤於「肇事者」的所作所為。         也就是說,我們原本平靜、安穩的生活步調,在此過程中,興起了波瀾。接著,我們也可能發現到,有股莫名、不由自主的「急切性」,想要知道更多該事件發生的細節、他人如何論述此事件、而此事件又是如何被處理…等等相關訊息。隨著瞭解到更詳盡的相關資訊,我們與該事件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靠近,彷彿被捲入其中般的,覺得自己越來越能夠切身的感受到傷者或其家屬所面臨到的種種可能處境,例如:事件發生當時的驚慌、無助與恐懼、復原歷程的艱辛與困難、家人朋友的悲傷與不捨等;同時,在此過程中,也可能讓我們對生命或日常世界產生了另一番理解方式。         換句話說,在重大事件發生的過程中,我們透過許多方式,越來越清晰化事件發生的始末與影響性,且透過相關訊息的傳遞與接收歷程,我們很自然地產生了一些宛若置身於相同處境下的經驗與感受,在此狀態下,我們也開始對原本用來設想與認識生命及日常世界的方式產生困惑,如:不知該如何去理解這些事件的發生、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保護自身安全、對於所處環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否應該調整等,這些隨著事件發生而流竄出的想法與感受,如此真實的,正在影響著我們與他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讓我們不得不提高警覺或是加強防護可能面臨到的危險性。         然而,當我們試著將目光暫時從該事件的衝擊性移開,慢慢靜下心來,重新整理事件發生後所隨之而來的種種感觸與領悟時,也許我們會驚覺到自己此時此刻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