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8的文章

心理誌 PsychoLife 第49期夏季號-4:催眠治療,跟你想的不一樣

專訪 / 黃天豪 臨床心理師 採訪 / 麻筱涵               催眠治療,跟你想的不一樣 午後,空氣中瀰漫著咖啡香,在天豪心理師引領下,我們踏上此趟「催眠治療」之旅 … 心理治療界的搖滾盛事               「心理治療演進大會 ( The 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 」始於 1985 年,為慶祝心理治療 100 週年,乃由催眠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 Milton H. Erickson ) 1 的嫡傳弟子、亦是 是艾瑞克森基金會的創辦人及現任執行長 傑弗瑞.薩德(Jeffrey K. Zeig) 所創辦 ,每一屆均廣邀心理治療界的先驅學者共襄盛舉,教科書中的大師齊聚一堂,絕對是臨床工作者值回票價的朝聖之旅! 因緣際會 …                     艾瑞克森基金會 在臺灣也成立了正式的分會 — 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致力推廣催眠治療,舉辦工作坊。            天豪心理師談及自己初入臨床工作時,秉持著一顆學習好奇的心進入了催眠治療的學術殿堂;爾後數次參加 「大師督導班( Master Class )」 2 。這條學習之路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越走越深, 天豪心理師 更從學員走到了授課講師,也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發現催眠治療令人著迷之處,跟想像中的催眠很不一樣。 催眠治療 ≠ 催眠                     一般民眾聽到催眠,腦海中浮現無非是舞台秀中荒誕可笑的跳樑小丑、或是可一窺前世今生 … 等,在媒體渲染、影視節目包裝下不免過份誇大、扭曲而有所誤解,產生催眠是可以使人秒睡、植入思想、操控人心做出非意識行為的迷思。                      然,催眠不等於催眠治療。催眠治療是有方向性、目的性的,催眠治療也不會去做快速催眠 ,而舞台催眠或是街頭表演則可能會藉此達到戲劇性的娛樂效果。 催眠治療(或所有心理治療)的基礎乃是「 Relationship (關係)」,快速催眠是無助於信任( Trust ),治療是在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之後有一個目標,而催眠正是一個有助於我們治療師傳遞對個案有助益的想法 播種於心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