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心理誌 PsychoLife 第47期秋季號-5:專訪運動心理學-鄭溫暖教授

受訪者:鄭溫暖 教授
採訪/撰文:王韻齡 臨床心理師

這次很難得能訪問到國內非常專業的運動心理學老師鄭溫暖教授鄭教授從事運動心理諮詢老師有非常多年的經驗,也曾經多次隨奧運團隊出國比賽鄭老師當初是如何跨入這目前對一般大眾都還是十分陌生的運動心理學領域呢在這麼多年的經驗中,鄭老師有什麼精彩的故事可以跟我們分享呢請看以下的訪問

如何進入運動心理學的領域

我是台大心理系畢業的後來去榮總神經內科從事失智方面的研究工作接著我去了國唸公共衛生後來畢業在美東醫學重鎮持續失智和阿茲海默等相關工作。後來因緣際會回到台灣在長庚醫院精神科工作同時也涉足媒體相關工作在長庚大學雖然那時候差一點要去媒體界發展,但家人覺得長庚才算是正職),所以也就一直到我先生計畫出國進修離職,但出國的行程卻意外產生變化,於是閒來無事的我就在國科會徵才資訊中注意到一份工作,吸引我的原因是離我家開車居然不用五分鐘工作的條件就是運動心理和國外碩士去面試時也不知道什麼是運動心理學,結果幸運的被錄取了也因此開啟了我進入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從事心理工作的大門我在這領域完全是從零開始,對運動僅有觀賞的興趣而對運動心理學及服務的對象(運動教練及運動員)更是毫無頭緒。但當時並不感到焦慮倒是感到好奇與有趣

從事運動心理諮詢老師的人需要很會運動嗎有沒有什麼是必要條件

我覺得不見得要很會運動必須不排斥運動興趣是最好至少有興趣看比賽因為主要的工作對象就是運動員,在對話中會提到運動訓練或比賽相關話題如果對運動賽事毫無興趣對談很難產生火花。

當年工作時台灣有二個國手訓練中心北部在林口體育大學叫北訓(已經結束運作)南部在高雄左營叫左訓(目前稱國訓中心)當時將近兩年的時間運動科學組裡只有我一個心理研究員同時負責北訓及左訓的國家運動代表隊雖然常兩邊跑大量接觸台灣層級最高的選手與教練讓我有很好的學習機會,再加上蠻頻繁地跟著出國比賽這樣的經驗尤其是出國比賽還是新手的我很有幫忙,因為可以親身觀察瞭解選手與教練在整個國際級比賽過程所經歷的高度壓力與反應並可在現場提供及時協助。

台灣目前有訓練運動心理師的單位嗎

有一個台灣運動心理學會,大概每一二年會舉辦一期訓練課程(費用約一萬多)包括很密集的周末課程,通常都開在寒暑假,課程結束後要參加考試之後須完成實習(通常找學校運動隊或是有認識的教練所帶的運動去實習)最後通過督導的考核學會即會頒發運動心理諮詢老師認證雖然跟內政部認證無關這份認證是通過專業訓練的資歷有運動心理諮詢老師的職缺時有認證的學員就有絕對的競爭力。詳細的課程資訊可以上台灣運動心理學會網站查詢。

運動心理諮詢師在實際工作上的內容是什麼

"我們工作最主要的目標是提昇選手的心理素質幫助選手們在比賽壓力下有好的表現。" 

台灣有各種層級的運動隊個人在這份工作上大多是輔導奧運亞運級選手,到後期通常選擇只輔導一位選手因為一對一的選手輔導比較有充分的時間來提供深入的協助成功的輔導一定要有教練的支持,所以配合教練並建立默契也是很重要的。運動心理諮詢老師有時與組織心理顧問師的工作相似,因為除了一對一的諮詢包括了整體團隊成員瞭解與協助包括隊員之間教練和選手間運動心理諮詢老師要怎麼幫忙大家合作又要中立不能偏頗是這個工作上十分有挑戰的部分

另外,在長期訓練產生瓶頸或倦怠時幫忙選手提升訓練動機。不同層級(世界級或學校級等)或不同項目的運動隊(個人或團體等)會有不同的心理相關問題,如果像我所輔導的亞奧運國家級選手怎麼幫助他們調適比賽相關的心理壓力在比賽時發揮自己的運動實力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內容。


從事運動心理諮詢老師這麼多年來,有沒有讓您印象深刻的事例,可以跟我們分享

記得早期第一次跟著出國參加世界盃比賽,我們這隊在第一天意外的很慘但隔天還有最後幾場比賽晚上在飯店教練打了電話說所有選手和家長都在他的房間等我過去說說話。當時也沒有什麼想法,知道氣氛是低迷的感覺講什麼都效果有限因為第二天的比賽實在不能再輸去了大家聚集的房間一群人都在那裡等我,當下我並不想說加油或平常心等這樣平凡無奇的話閒聊間有人提到我會看手相算命於是大夥兒一個個過來我幫他們看手相大家聚精會神地聽我說某某某會交兩個男朋友等等,整個晚上就在輕鬆的談命看相的歡鬧氣氛下度過了。結果隔天的比賽大獲全勝。其中一位拿金牌的選手說那晚是他多年參賽經驗中最輕鬆的一個晚上因為幾乎忘了第二天有不能輸的比賽那晚我做的其實是一種休閒治療就是採用一種休閒活動來調適身心的壓力這是運動心理諮詢老師工作很有意思的部分,什麼時刻我們要激勵鼓舞選手什麼時候要讓選手們儘量放輕鬆像這個例子有的時候放輕鬆反而會讓表現更好

目前在台灣比較資深的運動心理諮詢老師有多少位收入大概多少

很有自信與工作效能的運動心理老師目前我粗估應該不到十位因為台灣運動或體育上並沒有投注太多的資源,這個專業在台灣並不容易找到穩定的工作專職的運動心理老師只有國訓中心聘請的一二個職缺,曾有職棒球隊聘請過一位跟隊協助,但大部分職業選手們沒有聘請心理輔導師的經費或習慣。所以一般來說都是兼差的工作性質較多(論件或依鐘點計酬)教育部體育署或以前體委會常針對大型比賽(亞奧運等)所組織的運動科學委員會,所聘請的費用標準是運動心理諮詢二千元,外加長程交通費。所以大都聘請大專院校運動心理教授在課餘時間幫忙

目前在學校若學生對運動心理學有興趣通常上課的內容會是什麼

運動心理師包括了情緒、動機壓力調適團體動力以及各種心理技能訓練(例如意象專注放鬆訓練)另外我覺得運動心理諮詢老師也可以學習休閒治療對於選手也有很大的幫助也鼓勵大家若是想從事運動心理諮詢老師的工作除了心理學部分的訓練對於各項的運動不用專精但要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像是比賽的規則等等最好喜歡看比賽並關注相關新聞或資訊如果也從事運動更佳例如若輔導高爾夫選手自己也打高爾夫最好這樣就可以直接進入選手的世界溝通

===
採訪心得
老實說看到鄭教授本人和我想像的真的不太一樣,因為老師年輕又美麗我原本以為做一位運動心理諮詢老師可能是很會運動或是有點運動員的樣貌沒有想到老師十分的有氣質和這次訪問老師真的收穫很大,讓我從完全不理解運動心理諮詢老師工作內容到現在大概能了解其中的工作以及背景概念真的獲益良多




      
Wen-Nuan Kara Cheng






英國班格大學 健康與運動科學學院 哲學博士
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 公共衛生學院 心理衛生系碩士 (MHS)
國立台灣大學 心理系 學士

台北市立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系暨碩士班專任教授
台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研究所博士班兼任教授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專長領域
運動心理學、焦慮與表現、壓力與因應、心理諮商與輔導、心理測量與編製、休閒治療

工作經歷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兼任心理輔導組組長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北部國家選手訓練中心 運動科學組組長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長庚大學醫學院護理系兼任講師
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科 神經心理臨床研究助理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主任研究暨總行政助理

台灣運動心理學會運動心理諮商及訓練委員會課程講師及督導委員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人才培訓暨奧亞運運動科學專案心理委員
台北市立大學及國立體育大學運動心理諮商專業督導課程講師
2017世大運台灣優秀運動員運動科學支援計劃專案-北區運動心理輔導計劃與執行負責人



本篇Blogger版面編輯| 饒家榮 臨床心理師


編輯 | 出版發行委員會
聯絡 | 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信箱 service@atcp.org.tw
FB粉絲專頁 |【心理誌PsychoLif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替代性創傷-捲入痛苦的漩渦~臨床心理師蝴蝶飛訊39期夏季刊~

替代性創傷-捲入痛苦的漩渦 文/孫莉晴 臨床心理師 現代的資訊傳遞便捷,只要打開電視,地震、空難、火災、工傷、氣爆、搶劫、性侵或謀殺...等災難危機層出不窮,直接經驗創傷事件的受害者(或倖存者),約有3%-58%會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然而非直接經歷創傷的其他人,透過直接與受害者互動,或長期暴露在創傷的資訊下,也有可能出現類似創傷後的壓力反應,稱為替代性創傷症(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問題一:什麼是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看到別人受苦,很自然的,我們也會感同身受,想去關切受害者,看看有什麼事可以幫忙的,這是人性很美好的部份。 但若過於同理創傷痛苦,過度的去關心創傷事件的相關訊息,部分的人會產生如同經歷創傷般相似的負向情緒反應,當這些負向的感受開始干擾原本的生活時,就如同被捲入受創傷的痛苦漩渦之中,小心!這是替代性創傷。 問題二:什麼樣的人容易發生替代性創傷? 1.得知家人或其他關係親密的人遇到嚴重的創傷。 2.頻繁接觸受害者的助人者,例如:社工人員、心理治療師、志工,此外,救災一線的營救人員、醫護人員、殯葬業者和新聞工作者,親臨創傷現場,也容易發生。 3.雖未直接接觸到創傷現場或受害者,但是透過報章雜誌和電視網路,不斷接收到創傷事故的訊息,當個人心理上具脆弱性,像是幼兒、青少年、具焦慮或憂鬱等心理疾患病史者、敏感或情緒豐富者、經歷過創傷者、具慢性病史者、老人等,都是需要留心的。 問題三:如何辨識替代性創傷? 小孩可能突然出現哭鬧、不快樂、緊張、噩夢等負向反應,也可能出現不符年齡的退化反應,在遊戲和繪畫中可能反覆出現死亡或創傷相關的內容。 大人則可能突然的出現悲傷痛苦、過度緊張、不安、無助、害怕、混亂、易怒、不知所措、悲觀、失眠、噩夢、人際退縮等。 問題四:發現自己或親友有替代性創傷時,該怎麼辦呢? 發現自己出現替代性創傷症候群時,試著轉移注意力,減少接觸創傷相關的訊息,可以試著投入一些其他的活動,像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去旅行,或是安排規律的運動,可以的話,找親近信任的人,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如果身邊的人出現替代性創傷,可以做是陪伴和傾聽,不需要迴避談論創傷相關議題。如果是幼兒的照顧

心理誌 PsychoLife 第44期秋季號-5 : 專訪 李慧芳臨床心理師

就心理治療所而言,台南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這裡的心理治療所不論是量或是質都很快速的發展中。這次訪問的是李慧芳心理治療所,它位於巷弄內,由李慧芳資深臨床心理師擔任所長,特別的是這治療所全由她一手包辨,在以下的訪問中,我們好奇著她如何兼顧複雜的行政和專業治療工作,以及她人生戲劇性的轉變。 問題一、想請您介紹一下您自己以及成立治療所的起源。        我是國立中正大學心理所畢業的,一直以來,可能是生長環境家本身特質的影響,我從小對於熱愛心理學跟對於心理助人工作有很大的興趣,我很清楚我甚麼都不會,只有心理學跟心理治療是我的專長,自 93 年碩士畢業後,在職場上工作約五年的時間,自實習的時候就是待在醫學中心,深刻體驗醫療環境其實非常的操忙,要專心做心理治療並不容易, 93 年在考取心理師國家執照以後,先待過精神科診所做自費心理治療項目半年,工作歷程中,我感覺自費心理治療相當的貼近我自己的興趣,但當時可能台南的社會風氣,對於心理治療的接受度不高,我也太缺乏經驗跟見識,無人督導帶領之下,精神科診所也因為營運考量,最後開始要求要做很多健保項目,我感覺又開始變得無法專心在心理治療上,因此選擇了回到醫院希望能夠給自己選擇能夠穩定收入的工作,但情況仍舊重複發生了,健保的議題以及醫院營運的問題仍存在,又開始感覺到這些困境,就算醫院領固定薪,專業也無法實踐,心裡也不得安穩,觀察以目前台灣的情況來講,短期是不可能改變的,一直鑽研心理學的我,不甘於只是在醫院淪為一個心理測驗技師,我覺得倦怠感太重了 ! 所以我決心脫離健保廉價壓榨的日子,加上我對於心理學仍舊有求知慾望,覺得自己讀得不夠,所以考量自己規劃,想攻讀博班,但我知道攻讀博班則無法勝任全職心理師的工作,所以我跟丈夫商量可以讓我一邊開業,一邊攻讀博士學位,目前我已經取得博士資格候選人,現在只剩下博士論文的產出,所以大致上這些年還算是過的去的。 問題二、在您心理師執業的生涯中,有遇過什麼印象中最有趣及最困難的例子嗎?      太多了,治療所的案例,永遠比在醫院所面臨的更鮮血淋漓,有的花治療費希望獲得我的情感關係跟愛的,希望我能夠支持他 ( 她 ) 的、或在諮商是企圖操控我傷害自己結束生命的 .......... ,各式各樣的人格特質都不少,每次問題出現都是一個挑戰,而且不同的是,自己永遠是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