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賴芸秀 臨床心理師
談到「母親」,你心中浮現的畫面是什麼?一個溫暖的擁抱?一雙經歷滄桑的雙手?一對慈祥的眼睛?或是一份永恆不變的包容與等待?
這些畫面構築而成的「母職」,是如此美好而又任重道遠,在心理師生涯中,我陪伴許多辛苦的孩子以及為了孩子而不遺餘力的母親們,更深切看見她們在母職之中的受挫、無助、孤單與惶恐;在承接這些眼淚的同時,亦面臨自己是否成為母親的關卡,我心底最殘酷而誠實的扣問是:「做母親,真的美好嗎?」
談到「母親」,你心中浮現的畫面是什麼?一個溫暖的擁抱?一雙經歷滄桑的雙手?一對慈祥的眼睛?或是一份永恆不變的包容與等待?
對母親的高標準:殘酷扣分哲學
重新審視對「母親」的印象,社會似乎總期待母親們永遠慈愛、無私、包容,幾乎要付出自己的全部來將孩子生養長大。你可曾注意過,母親們常需要為家庭鞠躬盡瘁,僅僅是為了「避免被批評」,完美是應該,少做一分就成為不及格的壞母親,如此殘酷的「扣分哲學」如揮不去的枷鎖,然而另一半可能處於「加分哲學」中悠然自得,多做幾分便成為人人讚賞的神隊友;其中的雙重標準與綑綁,若不是壓得母親喘不過氣想逃離,就是創造出更多自我犧牲、暗自垂淚的故事。失去身體自主權,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
除了近乎完美的高標準,女人在備孕、懷孕、生產到正式成為母親的歷程,身心靈都經歷著劇烈的震盪,一旦女性的身體乘載了另一個生命,不懂尊重的人們開始「教訓」女人們「應該」成為一個怎麼樣的母親。從懷孕那一秒起,女人的身體彷彿不再屬於自己,妳已成為一個裝有孩子的容器,「想要」或「需要」不被關心,而任何不符合社會模版的表現,都應該要被「訓斥」、被「教好」。從至親好友的諄諄教誨,到粗魯、缺乏尊重的不友善醫療;從最細微的食衣住行,到行為舉止、體重、心情、價值觀;太多人不斷灌輸著這些「必須做」與「絕對禁忌做」的恐嚇及情緒勒索,忘記要給女人溫柔,卻又期待著成為母親後,女人們要自然而然地找到給孩子的溫柔,也難怪許多母親總在憂鬱、自我厭惡及孤單無助裡掙扎、迷路。
在種種綑綁之中,如何重新找回溫柔?
在談「是否成為母親」時,我很悲哀的意識到,對我來說,多數女性「不生」的理由來自於社會加諸於這個角色的綑綁,與其說「不想生」,不如說「不敢生」。然而捫心自問,我是否真的沒有成為一個母親的渴望?若誠實回答,我會說其實自己是如此渴望著將一個新生命帶來世界、並且無條件愛他、陪伴他,但這種渴望,卻因社會綑綁而成為了難以跨越的關卡。面對這個關卡,有些人選擇「戰鬥」,奮力挑戰、遍體鱗傷,只為了打破不合理的框架,有些人選擇「逃跑」,暫時不生也就免於衝突,有些人則選擇「服從」,在每次的綑綁之中感到無力、無助,但仍舊苦撐向前。
我想問的是,除了戰鬥、逃跑及服從之外,還能不能有第四個選項?在選擇成為母親之前,我們能不能重新找回給自己的溫柔?
「溫柔生產」,讓我重新選擇如何成為母親
隨著身邊朋友一一成為母親,因緣際會之下,我接觸到「溫柔生產」。礙於篇幅與專業性,難以在此清楚敘述溫柔生產的細節,若有興趣,網路上不乏豐富資訊可供查詢。我在此想分享的,是回到心理層面當中,「溫柔生產」與「身體自主權」息息相關的理念與力量。成為母親的眾多綑綁當中,失去身體自主權是巨大且嚇人的一項。如果你有機會與母親們聊天,會發現在懷孕到生產當中,多數人可能有著各種抹不去的驚嚇與創傷:過多的醫療介入、介入帶來的不適與無助、專業人員的傲慢/不尊重等。多數孕婦只能「無能為力的接受」這些不適,無奈的接受更加深了孕婦心中的徬徨、自我懷疑及貶低。
而「溫柔生產」卻在冰冷的醫療體系當中,給了一個新的選項。專業助產師的服務,讓母親與伴侶一同參與整個懷孕、生產歷程,從尊重、同理的態度出發,給予整個產家適當的教育、新知、選擇;母親不再什麼也不懂,也不再是獨自面對,而是與伴侶共同學習,在種種諮詢、課程、練習當中,讓女人知道「其實自己可以」,一次次確認產婦及伴侶的「想要」或「需要」,最重要的是,透過實際行動,將「身體自主權」還給我們。
甘願,不再「自我犧牲」或「埋怨」
所以,「溫柔生產」並非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回到每個人自身,全盤瞭解所有醫療介入的原因之後,溫柔探問、一一去選擇自己想要或不要的,透過助產師及整個家庭的合作,給予產婦全部的信任與支持來迎接寶寶的到來。在「溫柔生產」營造的氛圍裡,我慢慢發現自己對於生孩子開始有了「甘願」而非「埋怨」;因為我的意見被尊重、我的掙扎與無助被看見,生孩子不再是件「自我犧牲」的苦差事。這些「甘願」,避免了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委屈難當,甚至是之後情緒勒索的可能。
這樣的鬆綁絕不僅止於「如何生產」,更擴張到未來的「如何做母親」、「如何育兒」與「如何經營一個家庭」。
找到最適合自己與家庭的決定,那就是最溫柔的決定
那麼,到底什麼是最溫柔的決定呢?
對我來說,透過在「溫柔生產」當中與伴侶的磨合與彼此支持,我們試著卸下那些來自於外界社會的種種綑綁,重新關注彼此心中真正的想望。在心裡輕盈了以後,我感受到那份本來就存在的溫柔源源流出,那是來自於給孩子的、無條件的愛,更是我對生命的真切渴望。因為溫柔的對待了自己,所以更能對我愛的人自然給出源源不絕的溫柔。真正的溫柔,沒有模版可以套用。時刻尊重與溫柔對待,做了母親,當然能夠同時是自己。在社會綑綁之上,重新找到最適合自己與家庭的決定,那就是最溫柔的決定。
→ 延伸閱讀:溫柔生產的第一堂課
---------
作者介紹
賴芸秀 臨床心理師
現任 | 聖馬爾定醫院臨床心理師學歷 |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組 碩士
主責編輯:李蕙君
校稿協助:饒家榮
校稿協助:饒家榮
版面編輯:饒家榮
編輯團隊 | 出版發行委員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