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士鳴臨床心理師/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系助理教授
蔡宗延臨床心理師/成大醫院斗六分院
邱郁淞/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碩士生
在全球化的時代下,全球移動力是基本的配備,而心理師可透過參與國際研討會或海外志工服務來展現全球移動力。黎士鳴心理師發展全球移動力GLOBAL模式,說明公民力、語文力、職涯力、人際力、文化力與生活力是推展全球移動之核心能力,其中文化力與生活力更是影響異地適應(黎士鳴、湯堯,2018, 2023)。走入異國他鄉,透過融入在地生活,體驗當地文化,讓全球移動不只是旅遊,更是學習在地生活。
從2023年起,黎士鳴等人帶領東華大學諮臨系同學展現全球移動力,跨越海峽到中國進行留守兒童夏令營。留守兒童泛指家長離鄉背井工作,被留在鄉村交由祖父母或親戚照顧的兒童(Huang et al., 2018),在中國有33%偏鄉兒童為留守兒童(Zhang et al., 2022)。由於留守兒童大部分由年長的祖父母照顧,經常出現營養不足或缺乏關懷,甚至產生行為偏差或心理困擾 (Zhu, Wang & Pan, 2023 )。近年來,陸續有一些創新方案來促進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以優勢觀點所發展的幽默ABC方案( Duan, Yu, Tang, 2023 )或者是採用創客為基礎的夏令營(黎士鳴、黃毓蓁、侯奕慈,2024)。2024年來到晉江,以在地文化為基礎,透過體驗式課程來促進親子互動。今年2025年,更進一步與泉州師院合作,透過兩地學生之合作,更加深化文化體驗課程。
在文化體驗的課程中,採用在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媒材(如:漆扇、紙燈籠香牌等),透過創客模式來提升學習動機與文化體驗。以漆扇為例,漆扇融合了傳統工藝與藝術創作,透過親身操作與藝術創作的歷程,讓參與者在實作中理解文化、在美感中發現自我。過程中以扇子為載體,或勾或攪或輕柔,讓傳承千年的大漆重新躍動於扇面上,建立文化、美感及情感的深層連結(圖1)。
![]() |
圖1 漆扇製作 |
晉江位於泉州,是古代海上絲路的重要據點之一,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閩南文化、華僑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相互交融,是一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匯流之處。晉江有許多文化景點與特性場域,適合親子共遊與體驗文化(圖2)。心理師們將國內的親子日之經驗,帶到中國來推動親子日,以在地特色文化景點為場域,創造親子美好的假日時光。
![]() |
圖2 古蹟巡禮 |
文化體驗學習採用Kolb(2015)提出的體驗學習理論,該理論將學習歷程分成體驗(experience)、反思(reflection)、抽象概念化(thinking)、主動實驗(acting)等四個步驟,學習者可透過此四步驟的循環歷程來產生學習效能。到了2021年,Kolb援用心理學的聚焦、流動、覺察和專注這四個學習內涵,發現高度體驗學習的關鍵因素:「在場(presence)、體現(embodiment)、新奇的事物(novelty)」(李如恩,2022)。參照體驗學習理論,將文化體驗活動加入「在場」、「體現」、「新奇的事物」這三個元素,透過身歷其境與手作活動,來創造高度的體驗學習經驗。不論是漆扇、香牌等手作活動以及假日親子遊,都可透過在場、體驗與新奇等元素來促進文化體驗學習之效益。
以留守兒童夏令營為平台,國內的心理師跨過海峽,帶領大學生以志工服務來體驗在地文化、展現全球移動力,並且展現SDGs(如:優質教育)之精神。在過程中,不只是展現GLOBAL能力,更是推動國際合作及體現SDGs之精神。
參考文獻
李如恩(2022)。試論高等教育如何實踐SDGs。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10),163-177.
黎士鳴、湯堯(2018)。全球移動力GLOBAL模式之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259-264。
黎士鳴、湯堯(2023)。全球化校園教育指標之發展-以GLOBAL模式為例。學校行政,(143),
196-225。
黎士鳴、黃毓蓁、侯奕慈(2024)。跨過海峽來創客-留守兒童夏令營。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3(2),
130-135。
Duan, W., Yu, X., & Tang, X. (2023).“Humor A B C” Program: Specific strength intervention
in facilitating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An Interdisciplinary Foru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24 (4), 1605–1624.
Kolb, A. D. (2015) .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econ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Huang, Y., Song, Q., Tao, R., Liang, Z. (2018). Migration, family arrangement, and children’s
health in China. Child Dev, 89, e74–90.
Zhang, X., Hong, H., Hou, W., & Liu, X. (2022).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eer victimiza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 16(1), 56.
https://doi.org/10.1186/s13034-022-00485-8
Zhu Z, Wang Y, Pan X. (2023). Health problems faced by left-behind children in low/middle-income
countries. BMJ-Global Health , 8, e0135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