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誌》第61期-6月版:認識容易引起選緘個案不說話的情境

Image by Thomas G. from Pixabay

       德國心理學教授 Prof. Dr. Christina Schwenck以網路研究方式,邀請91位選緘個案家長填寫「容易引起選緘個案不說話的情境」問卷,研究統計結果如下:

  • 人物前三名: 距離個案太靠近的人,權威角色,不熟悉的人( 陌生人)
  • 地點前三名: 全新不熟悉的地點,人太多的地點,有過負面經驗的地點(如醫療單位、期待他說話的地方)
  • 活動前幾名: 新的活動或運動(游泳 、溜冰、他覺得沒辦法掌控或他覺得會失敗的活動,會成為注意焦點的活動,需要說話的活動
      
        因此,當遇到這些情境的時候,我們更要一小步一小步的用階梯暴露法來去敏感這些情境引發的焦慮喔!多多讓個案感覺到他可以勝任新情境的挑戰而不是累積太多他辦不到的失敗經驗!

       去焦點溝通策略是重要的,先讓個案與主要照顧者在獨立的空間互動,治療師就是不要太和個案眼神接觸,也不要靠個案太近,讓個案先熟悉環境先放輕鬆。治療師先和主要照顧者會談,又適時的說出個案現在的活動,如「看起來你喜歡畫畫」、「你們正在組裝火車鐵軌」等等,一開始以建立良好的關係為目標!


        Dr. Christina Schwenck最近研究為選擇性緘默症與自閉症的相關性,大家可參考,其連結如下:https://www.soscisurvey.de/SMASS/?q=engl_01

參考文獻:

Schwenck C, Gensthaler A, Vogel F, Pfeffermann A, Laerum S, Stahl J.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 place, and activity that trigger failure to speak in children with selective mutism.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22 Sep;31(9):1419-1429.


註:本文原刊登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FB」,由台北市關渡醫院邱姵寧醫師整理,邱姵寧醫師同意且期待大家轉載

熱門文章